日常生活飲用水與大家都息息相關▩✘◕✘,是我們一切活動與生產中的必須品•▩。因此有很多人對於飲用水的質量非常關心▩✘◕✘,尤其是小區內的飲用水▩✘◕✘,目前國內小區低層是水廠直供水▩✘◕✘,高層是二次供水▩✘◕✘,為了保證水質的健康▩✘◕✘,通常飲用水在出廠前會加入一些消毒劑•▩。而為了規範這些消毒劑的使用▩✘◕✘,在一些飲用水標準中對餘氯◕•▩◕↟、二氧化氯等做出了明確規定•▩。在舊版的《二次供水衛生設施規範標準》和新版的《GB 5749-2022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》中都能找到二次供水餘氯檢測標準•▩。
想要知道二次供水餘氯檢測標準▩✘◕✘,首先大家要明白為什麼咱們的自來水中要新增消毒劑▩✘◕✘,而這就要進一步來講一下飲用水或二次供水存在哪些健康隱患•▩。
我們小區所用的飲用水均來自於各地方的自來水廠▩✘◕✘,而自來水廠的水源大部分來自於受保護的地表水和部分地下水•▩。這些水源水在一開始是不能直接飲用的▩✘◕✘,要在自來水廠經過混凝◕•▩◕↟、澄清◕•▩◕↟、過濾◕•▩◕↟、消毒等幾個步驟後輸送到千家萬戶•▩。雖然水體經過這麼多的過程基本上很乾淨了▩✘◕✘,但在實際生活中有很多環節都會影響到水質的變化▩✘◕✘,例如飲用水在輸送過程中會與管道接觸▩✘◕✘,這就有一定的機率受到微生物的汙染•▩。在二次供水時水箱如果沒有按照要求清理維護▩✘◕✘,長時間也會滋生微生物以及病菌等•▩。 另外如果小區的二次供水缺乏管理很容易對飲用水造成二次汙染•▩。而水中的氯離子留存量會解決這些問題•▩。
餘氯在飲用水中也被稱為遊離氯▩✘◕✘,它的作用主要是透過水解形成次氯酸▩✘◕✘,利用次氯酸強氧化性使病菌或病毒的蛋白質發生變化▩✘◕✘,從而殺死水中的這些微生物和病毒•▩。例如在二次供水中常見的大腸菌群◕•▩◕↟、沙門氏菌等•▩。
現有的飲用水標準中對二次供水餘氯的檢測多做出的明確規定▩✘◕✘,其中常用的就是《GB 5749-2022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》中規定遊離氯(餘氯)在與水體接觸的時間要大於30分鐘▩✘◕✘,飲用水在出廠時餘氯的含量小於等於2mg/L,大於等於0.3mg/L▩✘◕✘,而管網末梢水也就是達到居民使用者家裡的水要小於等於2mg/L,大於等於0.05mg/L•▩。在檢測二次供水中的餘氯含量時必須按照這個標準來執行•▩。只要得出的餘氯在以上的範圍內都符合標準•▩。
如果在檢測時發現二次供水的餘氯含量過低▩✘◕✘,那就需要及時的進行調整▩✘◕✘,加大消解劑的量▩✘◕✘,否則過低的餘氯無法起到殺菌消毒的作用▩✘◕✘,從而影響到居民的用水安全•▩。水中的餘氯含量過高時很容易產生刺激性▩✘◕✘,同時很有可能與其他有機物產生反應▩✘◕✘,生成氯仿等致癌物•▩。
因此二次供水中餘氯要按照標準定時的檢測▩✘◕✘,遇到問題是要及時進行處理•▩。
上一篇☁₪◕:線上溶解氧分析儀試驗準備及校正方法
下一篇☁₪◕:小區二次供水微生物檢測方法